液压站设计
您当前的位置 :首页 > 液压系统 > 工程机械 >
连续式酸洗机组液压站-大型液压系统设计

连续式酸洗机组液压站-大型液压系统设计

  • 所属分类:工程机械
  • 浏览次数:
  • 发布日期:2025-08-25 13:12
  • 产品概述

一、液压系统的核心功能与控制对象

连续式酸洗机组液压系统需匹配机组 “连续化、高速化” 的生产特点,主要控制以下关键执行机构,实现对应功能:


控制对象核心功能液压系统控制要求
挤干辊(挤干机)去除带钢表面残留酸液,防止酸液带入后续工序(如漂洗段)造成腐蚀或污染压力稳定(0.5-2.5MPa)、同步调节、压力可根据带钢厚度动态调整
张紧辊维持带钢在酸洗过程中的恒定张力(防止带钢跑偏、褶皱),控制带钢运行速度同步张力闭环控制(张力精度 ±5%)、响应速度快(≤0.1s)
纠偏辊(EPC/CPC)纠正带钢横向偏移(保证带钢沿机组中心 line 运行),避免边部划伤或设备碰撞位移精度 ±1mm、动态响应快、无超调
酸槽液位控制维持酸槽内酸液液位稳定(保证带钢充分浸泡酸洗),控制酸液补充与排放液位精度 ±10mm、与酸泵联动实现自动补酸
剪机(切头 / 切尾)对带钢头部、尾部进行剪切,保证带钢对接质量(如焊机前准备)剪切力大(需根据带钢强度匹配)、动作快速(单次剪切≤1s)
活套(入口 / 出口)储存带钢(如入口活套在带钢对接时供料,出口活套在后续工序变速时缓冲)活套量闭环控制、带钢张力平滑过渡


二、液压系统的典型组成结构

连续式酸洗机组液压系统通常采用 “集中供油 + 分区控制” 的架构,由以下 6 大核心部分组成,确保系统稳定、可维护性强:


1. 动力源单元(泵站)

  • 核心组件高压柱塞泵(主泵,通常为恒压变量泵或负载敏感泵)、电机、油箱、冷却器、过滤器、蓄能器。
  • 功能:为整个系统提供清洁、稳定的高压油源(系统工作压力通常为 10-25MPa,流量根据执行机构数量匹配)。
    • 恒压变量泵:在系统压力达到设定值时自动减少流量,节能且避免油温过高;
    • 蓄能器:吸收系统压力脉动、补偿泄漏,在突发流量需求时(如剪机动作)快速供油;
    • 过滤器:采用 “吸油过滤(粗滤,精度 80-100μm)+ 回油过滤(精滤,精度 10-20μm)”,防止酸雾污染的油液堵塞阀组(酸洗环境易产生酸雾,需加强密封与过滤)。


2. 控制单元(阀组)

  • 核心组件电液比例阀(比例压力阀、比例流量阀)、伺服阀(高精度控制场景)、电磁换向阀、单向阀、溢流阀。
  • 功能:根据 PLC(可编程逻辑控制器)的指令,精确调节执行机构的压力、流量、方向,是液压系统的 “大脑”。
    • 比例阀:用于挤干辊压力、张紧辊张力的动态调节(如带钢厚度变化时,比例压力阀实时调整挤干辊压力);
    • 伺服阀:用于纠偏辊的高精度位移控制(定位精度可达 0.01mm);
    • 溢流阀:作为系统安全保护,防止压力过载(设定压力高于工作压力 10%-15%)。


3. 执行单元(液压缸 / 液压马达)

  • 核心组件:双作用液压缸(多数场景)、液压马达(少数需旋转驱动的机构,如活套辊)、位移传感器(液压缸内置)、压力传感器。
  • 功能:将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,驱动执行机构动作。
    • 液压缸:如挤干辊的升降(控制压力)、纠偏辊的横向移动(控制位移);
    • 传感器:实时反馈液压缸位置、压力信号至 PLC,形成 “指令 - 反馈 - 调节” 的闭环控制。


4. 检测与反馈单元

  • 核心组件压力传感器、位移传感器、液位传感器、温度传感器、油液污染度传感器。
  • 功能:实时监测系统运行参数,为 PLC 提供反馈信号,确保系统 “可控、可监”。
    • 压力传感器:监测挤干辊压力、张紧辊张力(张力 = 压力 × 辊径系数);
    • 温度传感器:监测油箱油温(正常范围 30-55℃,超温时启动冷却器或报警);
    • 污染度传感器:监测油液清洁度(通常要求 NAS 8 级以下,超标时报警并提示更换滤芯)。


5. 辅助单元

  • 核心组件:油箱(容积需满足 “系统流量 ×3-5 倍”,保证油液充分散热)、冷却器(水冷或风冷,控制油温)、加热器(冬季启动时预热油液,防止粘度过高)、空气滤清器(防止油箱吸油时带入杂质)。
  • 功能:保障液压系统的运行环境,延长元件寿命。


6. 管路与密封单元

  • 核心组件:高压无缝钢管(主油路)、高压胶管(活动部件连接)、密封件(O 型圈、组合密封垫,材质多为丁腈橡胶或氟橡胶,耐油、耐酸雾腐蚀)。
  • 要求:酸洗环境存在酸雾,需加强管路密封(防止油液泄漏污染带钢),并对管路外壁进行防腐处理(如镀锌或涂防腐漆)。



三、系统关键技术特点

连续式酸洗机组的工况(连续运行、酸雾腐蚀、高精度控制)决定了其液压系统需具备以下技术特点:


  1. 高可靠性设计
    • 关键元件(泵、阀、传感器)采用冗余配置(如主泵一用一备,故障时自动切换),避免单点故障导致机组停机;
    • 油箱设计为 “分区结构”(吸油区、回油区、沉淀区),减少油液扰动与杂质沉积。
  2. 高精度闭环控制
    • 所有核心控制回路(如张力、压力、位移)均采用 “PLC + 传感器 + 比例 / 伺服阀” 的闭环控制,确保参数波动控制在允许范围内(如张力波动≤5%);
    • 例如:纠偏系统通过 “带钢位置传感器(检测带钢边缘)→PLC 计算偏移量→伺服阀驱动纠偏辊→位移传感器反馈位置” 的闭环,实现带钢中心 line 的实时修正。
  3. 抗污染与防腐设计
    • 油液清洁度控制:采用多级过滤 + 离线过滤装置(定期对油箱油液进行循环过滤),防止酸雾冷凝水混入油液(水含量需≤0.1%,否则会导致油液乳化、元件锈蚀);
    • 元件防腐:泵站与阀组外壳采用不锈钢材质或涂防腐涂层,液压缸活塞杆表面镀铬(厚度≥0.05mm),提高抗酸雾腐蚀能力。
  4. 节能设计
    • 采用负载敏感泵:仅根据执行机构的实际需求提供流量与压力,避免 “大流量空转” 造成的能耗浪费(相比定量泵节能 20%-30%);
    • 蓄能器节能:在间歇动作(如剪机剪切)时,由蓄能器供油,减少主泵频繁启停。


四、常见故障与维护要点

1. 典型故障及排查

故障现象可能原因排查方法
挤干辊压力不稳定比例压力阀卡滞、蓄能器泄漏、油液污染清洗比例阀、检查蓄能器压力、检测油液清洁度
带钢纠偏精度下降伺服阀零漂、位移传感器故障、管路泄漏校准伺服阀、更换传感器、检查密封件
系统油温过高(>60℃)冷却器堵塞、主泵内泄漏、油箱容积不足清洗冷却器、检测泵的容积效率、检查油箱液位
液压缸动作迟缓过滤器堵塞、油液粘度太高(油温过低)、阀组泄漏更换滤芯、启动加热器、检查阀组密封


2. 日常维护要点

  • 油液管理:每 3 个月检测一次油液清洁度与水分含量,每 6-12 个月更换一次液压油(采用抗磨液压油,粘度等级通常为 ISO VG46 或 VG68);
  • 元件维护:每 1 个月清洗回油过滤器滤芯,每 6 个月检查蓄能器预充压力(通常为系统工作压力的 60%-70%),每年对比例阀、伺服阀进行校准;
  • 状态监测:通过 PLC 系统实时监控油温、压力、液位等参数,设置报警阈值(如油温>60℃、压力偏差>10% 时报警),提前发现潜在故障。


标签

版权所有: Copyright © 沈阳诺德尔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辽ICP备13004614号-7网站地图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