液压站设计
您当前的位置 :首页 > 液压系统 > 轨道交通 >
城市轨道交通车轴液压系统-城轨列车运行控制系统

城市轨道交通车轴液压系统-城轨列车运行控制系统

  • 所属分类:轨道交通
  • 浏览次数:
  • 发布日期:2025-07-21 14:15
  • 产品概述

一、系统构成

城市轨道交通车轴液压系统通常由以下核心部件组成:

动力源

液压泵:将电机机械能转化为液压能,提供高压油液(常见齿轮泵、柱塞泵,适应列车工况的稳定性要求)。

驱动电机:为液压泵提供动力,需满足列车直流 / 交流供电标准(如 DC1500V、AC380V)。

执行元件

液压缸:用于车轴制动闸瓦的推动、转向架高度调节等直线运动(如制动缸、抗侧滚液压缸)。

液压马达:部分车型中用于驱动车轴辅助装置(如轮缘润滑泵),实现旋转运动。

控制元件

电磁阀:通过电信号控制油液通断或方向,实现制动、缓解等动作的切换(如二位三通、三位四通阀)。

压力阀:调节系统压力,防止过载(如溢流阀、减压阀,保障车轴制动压力稳定)。

流量阀:控制油液流量,调节执行元件动作速度(如节流阀,适配不同制动强度需求)。

辅助元件

油箱:储存油液,同时散热、沉淀杂质(需配备液位计、空气滤清器)。

过滤器:过滤油液中的颗粒杂质(精度通常为 10-20μm,避免划伤车轴相关液压部件)。

油管与接头:采用高压软管或硬管(如不锈钢管),连接各元件,需耐受振动和高低温(-40℃~80℃)。

储能器:储存液压能,在泵停止工作时维持短期压力(如紧急制动时快速提供动力)。

二、工作原理

系统通过 “液压能 - 机械能” 的转化实现功能:

电机驱动液压泵,将低压油液从油箱吸入,加压后输出高压油液;

高压油液经管路输送至控制元件(如电磁阀),由列车控制系统(TCMS)根据指令(如司机制动操作、ATP 信号)控制油液流向执行元件;

执行元件(液压缸 / 马达)将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,驱动车轴相关部件动作(如制动缸推动闸瓦夹紧轮对实现制动);

完成动作后,低压油液经回油管流回油箱,形成循环。

三、核心功能

车轴制动控制

是最核心的功能:通过液压制动缸推动闸瓦(或盘式制动钳)与车轴轮对接触,利用摩擦力减速或停车。

特点:响应速度快(≤0.3 秒),制动力可精确调节(适配不同载客量、坡度工况),并与电制动协同工作(优先用电制动,液压制动补充)。

转向架动态调节

部分车型通过液压系统调节转向架高度(如空重车调整),确保车轴载荷均匀,避免轮对偏磨。

抗侧滚控制:通过液压缸抑制转向架侧滚振动,提升曲线通过稳定性。

辅助功能

轮缘润滑:液压马达驱动润滑泵,向车轴轮缘喷射润滑脂,减少轮轨摩擦磨损。

紧急备用:储能器在断电时提供应急液压能,确保车轴可实现紧急制动。

四、技术特点

高可靠性

需适应列车高频次启停(如地铁日均 300 次以上)、振动(≤10g 加速度)、粉尘 / 潮湿环境,部件需具备抗疲劳、耐腐蚀性(如液压缸采用镀铬活塞杆)。

安全性设计

冗余设计:关键元件(如制动阀、液压泵)采用双备份,单点故障不影响制动功能。

压力监控:通过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系统压力,异常时触发报警(如低压警告、过载保护)。

节能性

采用变量泵:根据负载需求调节输出流量,减少空载能耗(相比定量泵节能 15%-30%)。

五、维护要点

油液管理

定期检测油液黏度、污染度(每 6 个月一次),超标时更换(推荐使用抗磨液压油,如 ISO VG46)。

过滤器需定期更换(每 2 万公里或 1 年),避免杂质堵塞导致系统失效。

泄漏检测

检查油管接头、液压缸密封件(如 O 型圈、组合密封),泄漏会导致制动力不足,需及时更换密封件(采用耐油橡胶材质)。

压力校准

定期校准制动压力传感器(每 1 万公里),确保制动力输出精度(误差≤±5%)。

元件寿命管理

液压泵、电磁阀等易损件需按寿命更换(如泵寿命约 8-10 万公里),避免突发故障。

六、应用场景

地铁列车:广泛用于轮对盘式 / 闸瓦制动、转向架调节(如上海地铁 16 号线、北京地铁大兴线)。

轻轨 / 单轨列车:适配小曲线半径运行需求,液压系统需具备更灵敏的转向辅助功能。

市域快轨:因运行速度较高(80-160km/h),对制动液压系统的压力稳定性、响应速度要求更高。

城市轨道交通车轴液压系统的性能直接影响列车的安全与舒适,其设计需平衡可靠性、响应速度与维护便利性,是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中的关键技术之一。


标签

版权所有: Copyright © 沈阳诺德尔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辽ICP备13004614号-7网站地图
x